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阅兵式在北京隆重举行。williamhill英国威廉希尔第一时间组织教师在行政楼 214 会议室,集中收看纪念大会直播,共同见证这场承载民族记忆、凝聚精神力量的盛典。阅兵仪式结束后,学院随即召开专题座谈会,将观礼时的震撼与感动转化为思政育人的责任担当,为后续教学工作锚定方向。

上午9时,激昂的军乐声准时奏响,阅兵式正式拉开帷幕。此次阅兵共设 45 个方(梯)队,在党旗、国旗、军旗的庄严引领下,各梯队严格遵循实战化、模块化、体系化标准编组,尽显大国军队的威武气势 —— 三军将士步伐铿锵有力,行进之声如千骑疾驰,震人心魄;铁甲装备闪耀着金属光泽,列阵而过时势若气卷万山,尽显锋芒。刘老庄连、老虎团、战斗模范团等承载着抗战荣光的胜利旗帜,由英雄传人们高高擎起,红色基因的传承力量扑面而来,让在场教师深刻感受到革命精神的代代延续。尤为值得关注的是,我军力量结构新布局在此次阅兵中首次公开亮相,部分陆海空基战略重器、高超精确打击武器及无人与反无人装备同步实现首展,清晰勾勒出我国国防力量跨越式发展的壮阔图景。当白发苍苍的抗战老兵挺直脊梁、庄重敬礼时,他们脸上岁月镌刻的每一道皱纹,都藏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密码,在场教师无不动容,于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瞬间,深刻读懂“山河无恙”四字背后承载的厚重历史分量与无数先烈的牺牲奉献。

阅兵落幕,教师们内心的澎湃之情仍未平息。随后,学院党支部组织委员曹灿灿主持召开专题座谈会,院长石振宝与教师围绕观礼感悟、思政育人实践路径展开深入研讨。曹灿灿提出,要将阅兵传递的精神感召转化为思政课堂的鲜活素材,通过讲述英模故事、解读民族精神,让抽象的精神内涵成为学生可感知、能共鸣的教育载体;青年教师李邦结合自身从“学生”到“高校思政教师”的身份转变,感慨道,这一角色跨越让他更加明晰责任所在 —— 必须以扎实的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抗战史观,坚决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守护好红色历史记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主任孙澄澄,认为这些“国之重器”是我国科技自强的生动“活教材”,教学中不仅要展示装备的技术实力,更要深入讲透装备研发背后威廉希尔者的奋斗精神与蕴含的历史启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主任刘奔前则强调,阅兵不仅是国防实力的展示,更是我国彰显维护和平决心的“有力亮剑”,思政教师要主动搭建历史与青年之间的沟通桥梁,推动民族精神从“认知”走向“践行”,转化为学生的行动自觉。

石振宝在座谈会总结中指出,此次阅兵既是对历史的深切铭记,更是对教育工作者的郑重召唤。针对后续思政教学工作,他提出两点要求:一是全体思政教师要深度挖掘阅兵蕴含的思政元素,将英模精神传承、科技自信培育、老兵坚守品格等内容,转化为可融入课堂的具体案例,通过生动讲述、互动讨论,让思政课真正“活”起来、“热”起来;二是要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引导青年学生在铭记历史中坚定理想信念,在感悟精神中厚植家国情怀,主动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使命。

此次“收看阅兵 + 专题座谈”系列活动,既是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更是一场思政育人的思想动员。未来,williamhill英国威廉希尔全体教师将以更饱满的热情、更扎实的行动投身教学工作,让抗战精神、家国情怀深度浸润每一堂思政课,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注入坚实、持久的红色力量。
(文:孙澄澄/图:吕姗、曹灿灿/审核:石振宝)